[云南省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简介] 由 [招商人@ZSR(www.cnzsr.com)]小编精心整理分享,供您参阅(仅限学习研究交流等参考使用)!希望能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有益帮助!本文所属栏目 [云南]-[招商载体],内容来源于 [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网],作者 [不详],转载请记得注明!
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陲,因美丽的母亲河——红河穿境而过得名。红河州资源禀赋优越、文化丰厚多彩、生态环境宜居、发展潜力巨大,是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重要节点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前沿,是中国陆路通往东盟的重要通道,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。
【地理环境】红河州位于云南省南部,北靠昆明,东接文山,西邻玉溪,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。地处东经101°47′~104°16′,北纬22°26′~24°45′之间,辖区面积32931平方公里,东西最大横距254.2公里,南北最大纵距221公里。最高海拔为金平县西隆山3074.3米,最低海拔为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处76.4米(云南省海拔最低点)。辖4市9县(蒙自市、个旧市、开远市、弥勒市、建水县、石屏县、泸西县、元阳县、红河县、绿春县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、屏边苗族自治县、河口瑶族自治县),135个乡镇(街道),1365个村委会(社区)。州府蒙自市距离省会昆明243公里,距越南河内400公里,距越南海防港511公里。
【山系水文】红河州地势西北高、东南低。以红河为界,分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,东面属于滇东高原区,西面为横断山纵谷的哀牢山区。哀牢山沿红河南岸蜿蜒伸展到越南境内,为州内的主要山脉。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8.5%。北回归线穿越个旧市、蒙自市、建水县。红河州的水系分属红河水系、珠江水系,南部属红河水系,北部属珠江水系,河流主要有李仙江、藤条江、南溪河、曲江、甸溪河等,境内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80条(含南盘江、红河2条干流),其中,珠江流域65条、红河流域115条;集水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2条,其中,珠江流域5条,分别为南盘江、曲江、泸江、沙甸河、甸溪河;红河流域7条,分别为红河、小河底河、南溪河、李仙江、泗南江(牛孔河)、小黑江、藤条江(勐拉河)。红河州的湖泊均为淡水湖,分布在南盘江流域,主要有异龙湖、赤瑞湖、三角海、大屯海和长桥海。
【自然资源】红河州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,亚热带原始森林莽莽苍苍,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3种、野生动物21种,是云南“中华生物谷”重要基地,被誉为“滇南生物基因库”。红河州立体气候特征明显,雨量充沛,年平均日照2000小时,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。全州耕地面积263千公顷,有效灌溉面积185千公顷,是国家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云南粮经作物的主要产区。全州矿产资源分布广泛但又相对集中,北部是锡、铜、铅、锌、钨、银等有色金属矿和锰、煤的集中区,南部是铜、镍、金等有色金属矿和非金属类矿产的集中区。目前,红河州探明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2.5万亿元,占全省的28%。
【民族人口】红河州民族众多,有汉族、哈尼族、彝族、苗族、傣族、壮族、瑶族、回族、布依族、布朗族、拉祜族11个世居民族。2021年末红河州户籍人口469.7551万人,其中,汉族180.2393万人、哈尼族90.2685万人、彝族117.0809万人、壮族11.9795万人、傣族12.337万人、苗族36.6954万人、回族7.7687万人、拉祜族1.3591万人、瑶族10.1875万人、布朗族0.0993万人、布依族0.407万人。户籍人口按性别分:男性242.0834万人、女性227.6717万人;按民族分:汉族180.2393万人、少数民族289.5158万人,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.63%。
【历史沿革】早在旧石器时代,红河沿岸已经有了人类活动。西汉时期,红河大地纳入中央行政管理版图。东汉之前,这里开始了锡、银、铅矿开采,并以产锡著称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1949年12月,滇南人民行政公署在建水县成立。1950年2月,改称蒙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,同年3月,专员公署驻地由建水迁往蒙自,同年12月,蒙自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云南省人民政府蒙自区专员公署。1953年5月1日,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在元阳新街成立。1957年11月18日,蒙自专区和红河哈尼族自治区合并建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。1958年省辖的个旧市划归自治州领导,州府由蒙自迁至个旧。2003年1月29日,国务院批复州政府驻地由个旧回迁蒙自,同年11月18日,红河州举行了迁移庆典大会,标志着蒙自正式成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新州府。
【历史文化】走进红河,就走进歌舞的海洋,走进民俗的博物馆。哈尼族“十月年”“矻扎扎节”、彝族“火把节”“祭火”、苗族“花山节”、瑶族“盘王节”等民族节庆活动丰富多彩。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创造了哈尼族长街宴、哈尼族四季生产调、彝族海菜腔、阿细跳月、乐作舞、烟盒舞等绚丽灿烂的民间文化。《哈尼古歌》《诺玛阿美》等文艺作品向世人展示了浓郁而独特的文化内涵。红河是一片文化沃土,民族文化、儒家文化、近代工商文化、农业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。有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水、滇越铁路。千年紫陶、百年云锡、红河卷烟等驰名中外。孕育了清末云南唯一的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、世界著名大数学家熊庆来、清末巨商王炽、民国时期治理新疆16年的杨增新、抗日名将张冲等杰出人物。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文学院和法商学院曾经在此驻足。这里留下了云南的多个“第一”——第一条铁路(滇越铁路)、第一个邮政局(电报局)、第一个海关、第一家外国银行。中共云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也在这里召开。
【景点美食】红河州旅游资源丰富,景点众多。哈尼梯田是红河州最具特色的地理标识和文化标识,是红河州最亮丽的一张名片。电影《芳华》,也在蒙自碧色寨火车站取景拍摄。建水孔庙是中国第二大孔庙,河口跨境游独具浓郁的越南风情,弥勒湖泉生态园构思新颖、气势恢宏。有中国唯一的城市玻璃栈道——个旧老阴山玻璃栈道,有城景一体的屏边滴水苗城,有世外桃源般的金平蝴蝶谷,有鬼斧神工的泸西阿庐古洞。红河大地绿树红花、蓝天碧水,五色土壤、黑瓦白墙,人文和自然景观多姿多彩。起源于蒙自的过桥米线、建水的汽锅鸡是享誉国内的两道名菜,石屏豆腐早已名扬天下。百花宴、菌子宴、豆腐宴、昆虫宴各种美食美味琳琅满目,梯田鱼、蒙自年糕、越南小卷粉、小锅米线让八方来客既饱眼福又饱口福。“云上梯田·梦想红河”品牌日益响亮,红河正加快成为云南旅游新方向。走遍红河大地,城乡处处都有绿色天然环保的红河特色美食让人流连忘返。
【生态环境】红河州有高海拔、低纬度的地理特征,年平均气温16至20摄氏度,气候舒适宜人。2021年,全州森林覆盖率达57.8%,生态环境良好,有屏边大围山、绿春黄连山、金平分水岭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异龙湖、哈尼梯田、长桥海和黄草洲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。每个县城规划区范围内都建成了1个森林公园或湿地公园,免费向市民开放。红河州是“2015年度中国十佳绿色城市”和“2017年度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”,2018年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被命名为全国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,屏边县创建成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,个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、开远热电气循环利用产业园等成为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,云锡锡冶炼退城入园搬迁改造及弥勒甸溪河、建水五龙湖、开远凤凰生态公园治理等项目成为生态治理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样板。2020年红河州创建成为全国首个“天然氧吧州”。红河州是最适宜人居的地方,在这里可以充分享受绿水青山、蓝天白云和良好生态的滋养。
【开放优势】红河州边境线长848公里,河口、金平、绿春3个边境县与越南接壤,地处昆明和越南河内的中间点,有着十分明显的区位优势,随着州内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和开发开放平台加快建设,具有建设面向东南亚出口生产基地、转口贸易基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良好条件。红河州已成为北连滇中、南向通往东盟、西接昆曼大通道、东向连接大湾区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,红河州有3个设施完善、通关便利的国家级一类口岸,有中国(云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、国家级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、红河综合保税区(云南省第一个综合保税区)等国家级开放平台、产业平台。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自挂牌以来,147项改革试点任务自评完成139项;累计新设企业数2585户,其中外资企业28户;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18亿元,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317万美元。2021年完成新设企业数843户,增长57.28%;新增外商投资企业数8户,增长33.3%;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14万美元,增长448.47%;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87.5亿元(含边民互市贸易额),增长30.52%;完成工业总产值15.5亿元,增长27.36%;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.75亿元,增长30.03%;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.25亿元,增长27%。新注册外资企业数、外贸进出口、固定资产投资3项指标提前完成任务,实现“十四五”良好开局。蒙自经开区自2018年以来,累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670.8亿元,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453.1亿元,完成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623.3亿元,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.2亿元,完成财政总收入17.9亿元。2021年,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885.2亿元,增长18.2%;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210.6亿元,增长27.7%;完成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834.2亿元,增长50.1%;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.2亿元,增长6.6%;完成进出口总额23亿美元,下降4.3%;完成财政总收入7.92亿元,增长45.7%,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.38亿元,增长7.9%。红河综保区自封关运行以来,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113.51亿美元、工业总产值973.88亿元、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15.18亿元、实际利用外资4115.85万美元。2021年,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22.61亿美元,在全国封关运行的148个综合保税区中排名第63位,占全州的38.67%,占全省的5.49%;实现工业总产值253.36亿元;引进省外到位资金6.18亿元;实际利用外资525.27万美元。
【产业基础】红河州聚焦省委、省政府提出的打造“绿色能源”“绿色食品”“健康生活目的地”三张牌,重点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、新材料和信息产业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、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、现代物流业6大产业。传统的烟草、冶金、能源、化工、建材等产业不断转型升级,产业结构日趋合理,产业层次逐渐提升,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日益牢固。2021年,全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42.12亿元,同比增长9.1%(全国增长8.1%、全省增长7.3%),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370.89亿元,同比增长8.1%(全国7.1%、全省8.4%);第二产业增加值1118.59亿元,同比增长9.1%(全国8.2%、全省6.1%)。全州工业实现增加值747.7亿元,同比增长11.1%,占GDP的比重达27.3%,其中,规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85.2亿元,同比增长12.1%,较2020年增速提高6个百分点,两年平均增长9.1%,分别高于全国(6.1%)、全省(5.6%)3和3.5个百分点,圆满完成了省、州确定的目标任务。第三产业增加值1252.64亿元,同比增长9.3%(全国8.2%、全省7.7%)。
【社会事业】红河州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,切实抓好省、州惠民实事落地见效,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全州将76%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投向民生领域。2021年,全州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.28万人,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.67万人,城镇新增就业4.55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3.4%。建成中央民大附中红河实验学校等优质学校,州一中等学校办学质量获社会好评,红河职业技术学院顺利招生,基础教育“三率”预计比2017年末分别提高21.6、12.91、21.82个百分点;建成滇南中心医院,创建三级以上医院6家,实现国家卫生城市(县城)全覆盖;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%以上,实现跨省住院、城镇职工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;改造城镇棚户区6.51万户,建成保障性住房9.6万套,改造老旧小区981个、农村危房13.47万户;建成红河书院、秋雨书院等文化地标和135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。历年10项惠民便民实事全部办结。
【经济发展】2021年,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也是奔向2035年远景目标的新起点。在省委、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全州上下奋力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扎实做好“六稳”工作,全面落实“六保”任务,实现了“十四五”良好开局。2021年,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42.12亿元,增长9.1%,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三位;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.1%;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.3%;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0.6亿元,增长6.2%;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.2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5.4亿元,增长4.8%;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0930元、15039元,分别增长9.1%、10.7%;粮食产量185.1万吨;单位GDP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完成省级下达目标任务。